公元前1046年,历史的转折点来临。周武王在孟津举行盟会后,带领各路诸侯组成的联军在牧野展开激烈的战斗平台配资,成功击溃了殷商王朝最后的抵抗力量。商纣王在绝望中选择自焚,西周王朝由此正式建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周武王以及后来的王位继承者们开始将上古先王的后裔及周王室的宗亲分封为各地诸侯,旨在让他们成为周王室的保护屏障。周朝的早期,周王与这些诸侯之间的关系可谓血脉相连,互为依存。然而,随着时光流逝,这种血缘关系逐渐变得淡薄,诸侯们对周王之前施与的恩情也开始模糊。周王室原本期望的“亲戚封建,以藩屏周”的效果渐渐消散,这正是周王朝统治制度的一大短板。
随着这种保护作用的逐步消失,政治模式的变化为一些心怀野心的诸侯提供了机会。虽然在周朝的早期,周王依然拥有显赫的权威,但当野心家们开始崭露头角,周王的权威不可避免地被削弱,导致王权逐步走向衰微的边缘。
展开剩余58%其次,周幽王的无能和昏庸更是导致王权衰微的重要原因。在西周的末年,周幽王的昏愦无能让百姓极为不满,尽管如周公、召公等辅政大臣努力试图挽救局面,但他们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无能的统治引发了周王室与百姓之间的深刻对立,同时也在周王与世卿贵族之间造成了不可弥补的裂痕。周幽王被申侯引来的犬戎所杀后,王室的分化开始加剧,其中一部分人支持周平王按照传统东迁,而另一部分则因对周平王的弑父嫌疑表达出强烈不满,最终在宗周地区推举了周携王。自此,王室出现了两位统治者并立的局面,周王的威信几乎降至谷底。
周平王东迁后,令诸侯势力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虢国成为了周携王的重要支持者。为了打击得到虢公翰支持的周携王,周平王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将昔日宗周地区的大片封地重新划拨给了有功之臣,特别是支持过他东迁的秦国和晋国。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周王室展开了一场权力的洗牌。郑国也在这种大环境中重新崛起,回到了周王畿附近。这一系列的动作拉拢了几大新兴强国,最终导致了周携王的彻底覆灭,结束了双王并立的局面。然而,周王室也因此失去了所有宗周地区和崤函的坚固基地,只剩下河洛地区的成周,这一曾经的天下共主,眼下却仅余二流诸侯的实力,在历史长河中显得格外渺小。
周王室力量的削弱,不可避免地直接催生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崛起。周王朝被朝臣和诸侯们逐渐遗弃,权威几乎被粉碎。综上所述,制度的先天缺陷,加上两王并立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周王室陷入内外交困,最终导致了王权的衰微和覆灭。
发布于:天津市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